flag

Hayes單車集團 - 工廠巡禮

Feb 16, 2014
by Ian Chu  
Hayes factory visit 2013 lead
(順時針方向)副總裁兼總經理Darren Campell基本上是在Hayes公司長大的。避震技術代表Eric Nelson正在組裝一支Dorado前叉。Wheelsmith的Lee Pesso完全能夠掌控複雜的鋼絲製造機。


位在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是個製造業城市,這裡就是哈雷機車與Hayes的誕生地。Hayes邀請了Pinkbike參訪他們的總部,這邊就是Hayes煞車、Answer人身部品、Manitou避震、SunRinglé輪組與Wheelsmith鋼絲的事業中心。看起來這邊有著多樣化的產品品牌,而的確也是。但在看似截然不同的產品線後,卻有著一致的經營策略。

Hayes過去原來是間美國製造的工廠,製造碟煞供登山車與主要的事業重心 – 機車與重工業使用,哈雷機車就是他們的客戶。單車事業部的業績很快地成長,因為如此,他們承受了從廠商來的壓力,因而需要在台灣的單車製造廠附近開設產線,以供應代工廠的需求,於是Hayes亞洲分公司成立。除了Wheelsmith的鋼絲之外,其他的零件製造都在亞洲進行。不只Hayes一家公司採用這樣的策略,當初SRAM也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

Hayes factory visit 2013 brake history
(由左開始)Hayes的第一組碟煞是為Schwinn所製造,裝在1972年的Oragne Krate這款車上。很多人都不知道,Hayes為美國Dia-Compe製造出了那時造成轟動的SpeedCheck碟煞系統。Hayes的HFX是第一組成功應用在登山車上的碟煞,他就以這個產品進入了代工廠市場。Hayes菁英等級碟煞 – Prime。



瞧瞧研發總部:Manitou MRD後避震器,配備大空氣腔體與遠端阻尼控制線。在這個白板上討論出了新前叉Mattoc的名字。牆上的裝飾:一支從模子裡拿出來,未處理的前叉外管。


不只是碟煞

在2005年,Hayes成為多數登山車品牌碟煞供應商,在商場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也招致了Shimano與SRAM的砲火。在當時,Shimano與SRAM開始製造品質較佳的碟煞,這是來自客戶的壓力,因為他們期望傳動系統與煞車系統能夠一次搞定,以獲得更優惠的價格購入零件。也有耳語說到Shimano開始進行輪組的研發。Hayes當然也嗅到了這樣氣息。唯一的應變之道就是將產品多樣化。藉由推出一系列多種零件的組合,Hayes就是這樣做,希望客戶只把注意力放在Shimano跟SRAM的傳動系統上,至於其他車上的零件,就由Hayes一手包辦。

然而Hayes是間以製造為專長的公司,至於設計與行銷方面就沒那在行,所以他們採用了併購的策略,由Rand McNally與其他核心管理階層主導,買下了幾個牌子,並把名字改成HB Performance System Inc.。Hayes旗下主要幾個品牌被分割到不同的行銷單元,負責處理單車零件的部門就叫Hayes單車集團(就是大家熟知的Hayes零件)。Rand McNally的新企業大概不會再遇到像當時那麼好的時機,那時有許多零件公司,因為不同的原因都瀕臨倒閉 – 所以都是待價而沽。就在成立新Hayes之後一個月,他們買下了SunRinglé。在2006他們又買下Wheelsmith鋼絲,在同一年稍後,又併購了Answer/Manitou。

Hayes的併購潮

到2006年底,Hayes單車集團已經有了牧放戰馬的草場,但是要上戰場之前,還必須進行非常多的工作。Darren Campell在2009年成為總經理,他說公司決定投注大量資金,讓旗下所有品牌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發揮最強戰力,但是誰都沒有料到,就在他們大肆併購的幾個月後,美國陷入了金融風暴。那時其實公司必須斷肢求生,將旗下才剛買進但是最不看好的牌子賣掉。但是Hayes沒這麼做,反而是就原訂的商業計畫繼續撐下去。

或許在這波困境之中最有價值的結果就是,Hayes不得不定出他的目標客群,並且專注落實在Answer、Manitou、SunRinglé與Hayes煞車產品開發上。就這樣的方向,他們鎖定了中層的登山車狂熱客群,也就是期待有著高階能表現,卻又價格親民的族群。

bigquotes我們不是間華麗的公司。我們設定出品的零件,就算是裝在400美金的車上,性能上要做到無人能及的表現。

Hayes factory visit 2013 people
(順時針方向)認識Hayes成員。Blake Buckley – 材料工程師。Ed Kwaterski – Manitou避震主工程師。Joquine Duarte – 組裝技師。Josh Pallison – 助理經理。Jon Wells – 贊助聯繫。Doug Klinski – 製造監督。走過廠房之後,你會發覺這裡非常乾淨,還有每個男女員工對他們生產的零件都深具信心。


要踏入狂熱者的市場,則需要代工廠客戶的承諾,要達到這點則需要很多時間。讓人意外的是,在2012 年,Manitou創下了史上最好的營收計錄,帶領了Hayes集團其他品牌在歐洲殺出一條血路。在最近,Manitou的Dorado倒叉前叉仍然是唯一一支能夠裝下27.5吋前輪的長行程前叉,這讓許多使用者與產品經理重新發現,這支前叉的表現足以與Rockshox跟Fox的產品一較高下 – 這讓Manitou聲譽的在當時提昇不少。

Manitou DH and Freeride forks throughout history 2014
這張陳列了歷代長行程前叉的照片,足以說明Manitou長久以來對於重力賽投注的承諾。


Manitou一開始的重振計畫就排除了開發任何新前叉與後避震器,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單肩前叉上,堅持使用老派的32mm內管。然而新的長行程全山地前叉Mattoc,突破了過去複雜的下坡用途阻尼及支撐結構,採用了34mm的內管。在我們參訪的同時,我們瞧見正在開發並且預計在2014公布的直線型氣壓後避震器。這兩個產品都是鎖定在長行程全山地/林道用途。再一次看見,Mnitou正在轉變得途上。

Manitou Dorado 27.5 DH fork and Mattoc AM FR fork 2014
Manitou的Dorado倒叉前叉,可以在下坡行程使用裡容納中尺寸輪徑。Greg Lambert拍攝。接續著Dorado的是全新開發專為全地形/林道使用的160mm Mattoc,Mike Kazimer拍攝。


順著這股長行程的潮流,你可能會想出產把手及龍頭的Answer – 第一個專出高階座艙零件的品牌 – 大概在市場是有大動作,但是Hayes表示,他們故意在Answer的商業策略上有所保留,目的是要將力道放在SunRinglé跟Manitou上。目前市面上的高階手把與龍頭品牌已經飽和 – 都各自有死忠客群 – 所以強打Answer品牌並不會有太大助益,但是無可置疑,Answer長久以來出品強壯、質輕手把及龍頭的聲譽,這讓他在工廠端及零件零售市場上有極高的潛力。

SunRinglé

SunRinglé輪組在許多單車大牌的製造廠中佔有相當大的地位,所以他不會拖累Hayes集團。現在持續延燒對更激烈騎乘方式與全山地/林道市場的趨勢,剛好切中SunRinglé的產品取向,就像他們當初主打重度使用的Charger輪組,28mm輪框比當時業界常用的規格還要寬,還用上了Stan無內胎BST低斷面胎唇技術。

Hayes Manitou
Hayes Manitou
Eric O’Gallagher被整面牆的輪組零件包圍,正在工廠裡進行SunRinglé輪組的品管檢查,這裡曾時引擎組裝工廠。


Hayes當初踏入生產輪組的動作,產生了對於高品質鋼絲的需求,這就是他們買下Wheelsmith的原因。一開始巨大的成功,造成市場需求超過了產能,因為工廠裡就只有當初購入Wheelsmith的兩台機器。後來他們又飛到日本買下了Asahi – 這就是曾經在Wheelsmith全盛時期與之抗衡的公司 – 將所有生產線運到密爾瓦基。採用日本的機密鋼材,產線座落在Evinrude舊城郊區的汽車工廠,熟練的操做員,從60年代仿造瑞士鍛造及車牙工藝的Asahi老機器裡,製造出數以百萬的鋼絲。看著這些老機器運行,時光好像回到過去充滿蒸汽與機運的舊時代。

Hayes Manitou
Todd Vance正在檢查Asahi鋼絲機上的鋼模。機器上的每一個部件都是客製化,或是買下不同的機器,只為拆下上面特定用途的零件。走道上的箱子裡,都含有100或是1000支特殊直徑與長度的鋼絲。這裡大概有幾百萬根的庫存量。


Wheelsmith spokes 2014
(順時針方向)Wheelsmith鋼絲以高階不鏽鋼絲起家。抽細的鋼絲在成型機裡經過槌打成型。然後Asahi的機台再將鋼絲裁成需要的長度,並連貫地用冷壓的方式形成鋼絲頭與螺紋。在這些一秒鐘吐出兩根鋼絲的日製鋼絲機旁,總會看見一兩支板手用來進行機台的微調。


Wheelsmith也會為特殊的顧客與應用,在工廠小量製造輪組,但是SunRinglé的輪組就都在亞洲生產,以便能夠準時遞送交到工廠端。有趣的是,Wheelsmith的鋼絲,是少數美國製造商品中被大量外銷到亞洲其中一項。

Hayes Sled brakes awaiting bleeding and final assembly 2014
雪地機車用卡鉗正等著被組裝。一如單車系統,這些零件將被完全組裝完畢,送入成車組裝場裡使用。


Hayes碟煞

諷刺的是,Hayes的腳步是所有旗下品牌中比較落後的。Shimano藉由ICE冷卻跌盤與煞車片技術,狠狠地給了所有煞車製造商一記重拳,就算是強大的SRAM不得不加緊腳步跟上。Shimano的煞車其實並沒有領先其他廠牌競爭者太多。Hayes必須要填補的空洞並不在於煞車力道與控制力的改進 – 而是在工業設計外型與調整方式的設定,這些才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關鍵,就像El Camino被其他具有流線與輕巧外型的他牌產品掩蓋其光芒一樣。Hayes在工廠裡其實具有豐富的資源,正等著被利用來開發新一代原型煞車,從具有搶眼外型的新Prime煞車可以看出,Hayes已經開始進行這方面的改進。事實上Hayes的對手也面臨到相同的局面,所以這是一場公平競爭,看看Hayes會如何在新一代煞車成型之後,回應場上其他對手的競爭。

Hayes Manitou
將整套非公路用車的煞車系統從美國出口到工廠端,不只是經濟與效率上的考量。Hayes能在自家裡,直接控制交付客戶手上商品的生產與性能品質,


Hayes assembly cell Harley brakes bled and ready brake lever
在Hayes工廠專屬的廠房裡,由兩至三名技師進行組裝、灌油與測試。這樣的規劃是要控制這裡製造的煞車系統品質。


在工廠裡

參觀Hayes的生產基地是種禮遇。他們為哈雷機車與許多雪地機車品牌製造煞車系統 – 他們展示了許多正要被送交測試的煞車系統。有趣的是,Hayes發明了獨立生產系統,也就是將每一個不同型號的煞車生產與測試單元通通獨立出來,各成一條產線,以確保產品的品質。在將單車產線移到台灣之後,舊的產線被改裝成生產機車煞車。藉由從單車製造廠那邊學到的經營方法,Hayes現在有能力出口整組煞車總成、灌油與測試系統,將油管及其他硬體一併交付客戶手中 – 這在機車工業裡造成了一股改變風潮。藉由這樣的方式,Hayes能從金屬鑄造元件到顧客實際使用上路,控制每一個環節的品質。這都多虧了單車部門的學習經驗。

Hayes factory visit 2013 testing
生產中的「測試」環節定義了Hayes的品牌價值。有不同的區域進行疲勞、損毀、材料評估以及物理老化測試。


他們最新的部門,位在工廠裡研發區塊,正在為非公路用車開發自動循跡、煞車、動力輔助控制系統。我們看見的東西大多屬於機密,但是我們實地試了連接上電腦的四輪傳動非公路用車的煞車系統。感覺起來在直線上表現精準,在手把轉向超過設定範圍之後,動力輔助就會介入。將這項系統開啟時,操控上有顯著的提升。這項技術會用在單車上嗎?「絕對不會」,Hayes是這樣回應的。

Hayes tiny CNC machine RC testing Hayes prototype ATV power steering 30-pound calipers for excavation machines.
這邊是一台台CNC車床,然後那邊又是一台台CNC車床。有幾台還真是巨大。實際試乘遠端控制的全地行越野車,這台接上許多纜線的車是用來測試Hayes的動力輔助煞車系統。一批重達35磅的鋼質卡鉗,是用在挖掘機具上使用。


bigquotes毫無疑問,Hayes集團要將旗下五個牌子一起帶著跑的確是艱鉅的工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整體來看,他們的努力與堅持,初步得到了回報。Manitou與SunRinglé正在動起來,Wheelsmith正賣出他們盡可能生產的鋼絲,Answer正蠢蠢欲動,準備進攻興起的Enduro市場。如果Hayes繼續保持這樣的動力下去,他們將會推出劃時代的煞車系統與Shimano競爭,寫下十年復興的歷史。


Author Info:
claudedore avatar

Member since Oct 11, 2008
273 articles
Report
Must Read This Week
Sign Up for the Pinkbike Newsletter - All the Biggest, Most Interesting Stories in your Inbox
PB Newsletter Signup

1 Comment
  • 1 0
 帮顶!







Copyright © 2000 - 2024. Pinkb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v42 0.047893
Mobile Version of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