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體驗 - 2016 RockShox Lyrik

Jul 29, 2015 at 23:05
by Ian Chu  

自從兩年前亮相之後,RockShox Pike前叉已經成為了全山地領域的表率,它讓其他廠家不得不正視它,並且做出回應。但是長行程Pike目前只有160mm行程,這讓那些想要使用170mm或是180mm的人只能使用其他廠家產品。而這個空隙目前就由全新Lyrik填補。RockShox把已經在Pike上經過實戰驗證的技術,塞進這支號稱剛性更高與更順暢的180mm行程前叉。

為了要探究這支重新加入RoxkShox前叉陣線的產品,我們前往了Retallack Lodge,這是在卑詩省Nelson北方1.5小時車程外的登山車天堂。周圍被Selkirk山脈環繞,裡面藏著錯綜複雜的林道系統,包括直升機接駁的60000英呎下坡路線,Retallack已經成為那些想要尋找不同口味路線騎士們的目的地,一個遠離登山車公園擁擠與塵囂的選擇。

重生的Lyrik

全新Lyrik的研發計畫甚至早在Pike正式公布之前就已經開始。但是RockShox並不躁進,在下定決心投入資源量產前,他們觀察市場並且深入了解這項運動的發展方向。當登山車公園成為下坡車與自由騎車種主要騎乘場域時,過去幾季有了一些變化。在等待上纜車的隊伍中,可以看見有越來越多人使用配上單肩避震器的全山地車上路。後避震行程也逐漸縮短。隨著越來越多行程165或170mm的27.5吋輪徑車上市,這些都讓RockShox感覺時機到了,是揭開全新Lyrik面紗的時候了。


細節
• 設定用途:enduro/下坡
• 行程:27.5": 160, 170, 180mm, 29": 150, 160mm
• 囊袋式阻尼配SKF油封
• 35mm 內管
• 15x100或Boost 110前軸
• 重量(27.5"): 2005克
• RCT3 Solo Air 市售價:$1030 美金


相對於Pike,新款Lyrik並沒有太大的歧異 - 就像一句俗諺說的「還沒出問題,就別改」- 但是它遠比只是單單增加行程或是改變貼紙設計那樣簡單。有兩個主要的不同點,在林道上可以感覺出來。骨架更為堅硬,負壓彈簧也讓它對路面上的小起伏更加靈敏。


Retallack
更加粗壯的內外管與增加體積的負壓彈簧,都讓它與Pike有所不同。

Lyrik跟過去一樣採用35mm內管,這代表Pike、Lyrik與BoXXer都有一樣的內管外徑,但是Lyrik 35mm的管壁厚度卻比Pike還要厚,架橋部分也更加粗壯,這些設計都是為了增加整體剛性。叉腳部分採用異徑與不對稱設計(安置氣腔的左叉腳稍微長一些,以增加更多負壓彈簧體積),相容於RockShoc的Torque Caps。這個大尺寸的前軸蓋能增加前花鼓與叉腳的接觸面積,類似於Specialized前幾年推出增加前叉快拆部分強度的概念。

雖然安裝時會多花上幾秒鐘對準前輪與叉腳相對位置,標準15mm前軸蓋還是可以使用,這是因為傳統15mm軸蓋不會碰到叉腳上的花鼓座上緣。Torque Caps是SRAM的獨家產品,目前還不確定其他花鼓製造商是否會就這個規格進行對應的產品製造。

2016 RockShox Lyrik
叉腳頂端有足夠的空間容納RockShox自家的Torque Caps。
RockShox Lyrik
Torque Caps是大尺寸的前花鼓軸蓋,目的是提供花鼓與叉腳有更大的接觸面積。

在當初這支前叉消息公布時,網路上有許多為何它沒有20mm軸心選項的傳言。RockShox說據他們觀察,20mm軸心主要只在下坡車上使用,而目前的15mm軸心並未出現任何問題。所以他們並不打算對全山地車用途推出20mm軸心版本。這或許不是所有人都樂見的解釋,但現實上目前絕大部分的全山地或是enduro車上配的都是15mm軸心,所以想要換用Lyrik的使用者,並不需要再多添購新花鼓。

Lyrik的內容與Pike一樣,採用囊袋式Charger阻尼,但是在匣式結構與防塵蓋部分用的是SKF油封。回彈單元的墊片堆疊組合也可以調整,之前這種設計只在BoXXer上看的見。這讓使用者可以依照體重改變墊片的排列,就個人喜好進行微調。在氣腔端,可以增加或是減少Bottomless Token空間調整塊,以改變行程末端氣壓彈簧漸進率。Lyrik上的空間調整塊比在Pike裡的還要小一些,這是因為Lyrik的內管管壁更厚。但是在未來所有的調整塊將會有統一的尺寸,以減少使用上的困擾。
RockShox Lyrik
藉由改變照片中右方的墊片位置,回彈阻尼可以進行個人化微調。

2016 RockShox Lyrik
Lyrik架橋中心部分比Pike還要厚上5mm,以提供額外的強度。
2016 RockShox Lyrik
空間調整塊讓使用者可以簡單快速地調整行程末段的彈簧漸進率。


連續測試

要實際量化前叉在林道上的強度是有困難的,尤其又碰上有寬胎與160mm行程隔在你與地面之間。為了要更清楚顯示出Pike與Lyrik的差異,我在Retallack的第一個早晨使用行程160mm的Pike RCT3,在兩條路線上跑了總共四趟,目的要取得與Lyrik比較的基準點。

路線

Retallack這邊的路線是由一群願意付出的建造者建造,專門給登山車使用,這是他們的精心傑作。如果要把我夢中理想的路線系統描繪出來,那大概會很接近Retallack這邊的樣子。邊坡、樹根、亂石、土坡、急彎、大直道 - 這裡什麼都有,爽度都快到頂了。這邊不會過度陡峭,下坡的傾斜度剛剛好只需要最少的踩踏,想要更快的話,只要放開煞車、釋放你的腦袋、抓緊車就夠了。

Retallack. Photo Adrian Marcoux
騎在這樣的美景中,很難把視線只放在路線上。

騎乘印象
經過四趟用Pike騎乘後,我換上160mm Lyrik RCT3。設定Lyrik的方式跟Pike一樣 - 打入建議值氣壓、依個人喜好調整回彈與低速壓縮,然後就上路了。後來依照我的體重155磅,我用了62psi壓力,並無使用空間調整塊,這比用Pike時的壓力還要大。

本來我還在懷疑Lyrik是不是真的會比Pike感覺起來還要硬,但就在殺過第一個高速過彎之後,我的疑慮就消失了。兩者的差異非常明顯 - 在彎裡,車的前半部釘在地上,並有良好轉向性。當輪子挖入地面時,並沒有偏離走線。這就類似從鋁合金手把換到碳纖手把那樣 - 這不是天差地別,但卻很明顯。一支前叉有可能被做到過硬,但是RockShox在Lyrik上似乎抓到了平衡點,使用時手臂沒有感覺到任何多餘的反饋或是頓挫。就算是穿過亂石趨時跑錯線或是輾過一排又一排的樹根時,依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這額外增加的強度有一部分是從Torque Caps軸蓋來的,這還需要進一步的測試來探究到底這個設計增加了多少強度。

Lyrik最初段柔軟的感覺也很明顯。它的作動深度感覺好像比Pike還要多,但是卻沒有過頭,還是有支承車頭避免下沉的能力。有遇上幾個大邊坡緊接又急又陡下坡的路段,全部行程都被用上,但是卻沒有任何操控上的不適,Lyrik總是恰如其分的運作。我使用了兩塊空間調整塊,如果需要增加對抗觸底的能力,只需要簡單的動作就能增加空間調整塊。

bigquotes對於想要使用比Pike更粗壯,卻又不想使用雙肩前叉的人而言,Lyrik正是這樣的產品。它更堅硬更順暢,卻只增加了一點點重量。Pike還是會在RockShox的產品線中擔任全功能角色,但是對那些總是將極限更往上推,遊走在成功與失敗邊緣的人,Lyrik是個誘人的選擇。- Mike Kazimer

更多Lyrik試乘照片


MENTIONS: @SramMedia



Author Info:
claudedore avatar

Member since Oct 11, 2008
273 articles

1 Comment
  • 1 0
 好







Copyright © 2000 - 2024. Pinkb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v65 0.027575
Mobile Version of Website